
受財困影響兼老板債台高築的處境,Channel C主要收入只來自訂戶,倘若大老板拿不出新的營運資金,Channel C最終難逃離被追債遭清盤而被迫停辦的命運,這種「預繳或消費」模式,一眾已付款的訂戶就難以追回已支付的訂閱費。作為消費者特別是Channel C的訂戶,應該想清楚該平台現時的困局後,才決定是否繼續訂閱這個平台的服務,否則在被迫破產清盤時的損失就等同自招。另一種更壞的情況,是獨資的大老板因財困把Channel C抵押貸款,最終被債權人追討不果而呈請清盤,訂戶的權益在破產程序下會被放在最後還款,這亦代表支付的訂閱費「凍過水」。
Channel C在2021年7月創立初期,挾《蘋果日報》剩餘的支持力量獲得大批願意付款的訂閱戶,形成該平台運作初期資金充裕,完全不愁有財困之苦,所獲資金足以讓這個平台運作超過兩年,兩年再獲的訂閱費可以撥作儲備。可惜好景不常,Channel C訂閱戶數字在該平台開立後兩年直線下降,過去滿以為可以輕輕鬆鬆在沒有財政壓力運作已不可能。

運作兩年後的2023年6月,Channel C在YouTube 直播宣布「告急」,說該台每月營運開支60萬港元,該年度訂閱戶數字只有約600人很不理想,結合廣告收入每月整體進帳只有25萬元,根本不足以維持正常開支,所存資金僅足夠營運1個月,宣布如果在一個月後都未能籌到足夠資金,平台將會在7月12日即該台創立2周年當日結束營運。
告急宣傳果然產生刺激,訂閱戶數字激增,三日獲得總值7百多萬元訂閱費,連同其他刊登廣告的收入,估算約有千萬元進帳。有了這筆龐大儲備,就算是每個月補貼40萬元營運開支,也能看到未來不會有財政困難,營運前景樂觀。豈料次年的2024年Channel C爆出員工向勞資審裁署追討欠薪,令外界質疑2023年獲「告急款項過近千萬元」,為何第二年就拖欠員工薪金?其後有員工爆料說,追過老板欠薪獲知,老板生意拍檔請求墊支生意款項,江湖救急下就墊出800萬港元,即是「告急籌款」的大部分訂閱費,最終該拍檔人影不見,弄到週轉不靈。
既然是獨資擁有的大老板當然有權去調動資金,無論是甚麼理原因,財政管理權也只能是大老板「說了算」,他調動資金亦會審視如何讓Channel C運作不受影響。畢竟「10個煲7個蓋」怎樣冚也是冚不住財困,今年4月上旬驚爆Channel C母公司產牽涉詐騙政府百分百貸款擔保案,當中兩間公司與網媒Channel C有關,涉款900萬元及300萬元,共拘捕4人,包括兩間公司兩名董事及董事妻子,其中一人事後證實為Channel C的陳姓大老板,懷疑是希望透過這項貸款計劃,為旗下公司尋求新的資金應用。同樣顯示出,相信該位大老板已經沒有資金透過旗下公司互相調動,直接引發Channel C能否有營運資金的問題。
這位大老板有沒有因為生意所需有在外有不同的借貸?又有沒有拿Channel C作抵押借貸款項?因為做生意向銀行貸款是很普遍的事,但舊債在身卻要商借新貸就未必成事,現時大老板債務纏身,相信是未能再向銀行舉債救亡Channel C的原因。
在Channel C的經濟現境和該機構的老板欠債,讀者再繼續訂閱會否存在突然不獲提供服務的可能?所以在決定是否訂閱,宜加倍小心和考慮。
現時Channel C訂閱是分年費和月費兩套計劃,稱為「Channel C成長計劃」,介紹說Channel C會員制推出後,並不會封鎖任何內容,而為了回饋會員願意陪Channel C一起成長,會致力提供各種驚喜著數及福利!兩項收費分別是:
1.年費HKD128/月,獲折扣後平均低至HKD115,一次過付年費則支付HKD1,380
2.月費HKD128/月,每月付費,不獲折扣
據知,Channel C的訂閱費結算是以該平台建立的月份為基準,該台是在2021年7月建立,所以年費結算及向Channel C付款就在每年的6月份,在該月份後,Channel C會獲取新一年度的訂閱費運營運。不過,新一年度的訂閱費有多少?連該台的工作人員也不敢估算,因為在2023年「告急宣言」時的訂戶只有約600人,其後是有增加,但再過一兩年也在減少。
對不少市民來說,一次過支付千多元訂閱Channel C信息並不是大負擔,但如果付款後卻沒獲得服務,即是該平台未來被迫停運,所有訂戶都會有損失。這類「預繳或服務收費」過去在港經常發生收款後服務停止,令消費者追討無門的事件,即使尋獲部分負責人,也是追不回所繳付的費用。
既然知道Channel C目前的財政困局,作為精明的消費者是否繼續向該平台支付以年為基數的訂閱費?或者一些讀者願意繼續成為Channel C支持者,但在消費權益前提下,是不是應該選擇以月為標準的訂閱費?該做法既能支持Channel C,又能保障消費權益,將預見的損失減至最低。

或許支持Channel C「粉絲」認為,支付年費去支持該平台也沒所謂,如果日後該平台停運,也可以透過消費權益途徑,向平台追討未使用的服務費。這觀點沒有誤解,但問題建基於另一種嚴重情況,是獨資老板無法解決財困,如果之前的舉債是借用Channel C這個招牌去抵押獲取借貸款項,Channel C隨時會遭債權人清盤的可能,屆時訂閱戶要討回所支付的費用就「凍過水」,雖則可以經過法庭程序將Channel C資產變賣償還給債權人,但所得款項在經過債還的重重先後次序償還,極大可能是最後一個仙也不沒機會還給訂戶。
文:李願聞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